編者按:薪火相傳,砥礪奮進;榜樣如炬,追光前行。2025屆畢業生正以昂揚之姿書寫新時代青年的精彩答卷,他們或深耕學術科研,勇攀知識高峰;或投身社會實踐,厚植家國情懷;或矢志創新創業,彰顯時代擔當,用奮斗與汗水鑄就了屬于桂工學子的榮光。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廣大青年學子見賢思齊、奮發有為,特推出【畢業季·桂工人物】專欄,集中展示2025屆優秀畢業生的卓越風采。愿全體桂工學子以榜樣為鏡,立鴻鵠之志,踐篤行之實,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譜寫無愧于時代的華彩篇章!
曾永樺:奮斗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

曾永樺,中共黨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2021級本科生,就業至百色市選調生。曾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數廣集團杯”廣西賽區選拔賽銀獎、北控水務杯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生態環境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國家勵志獎學金、“諾天之星”校友獎學金、校級二等獎學金等獎項。
從百色紅土地走出的曾永樺,自踏入大學校園起,便將黃文秀的精神火種深深植入心中,立下“為人民服務”的鏗鏘誓言。大學四年,他以實干為筆,以奉獻為墨,在青春的答卷上書寫下熠熠生輝的篇章。
在擔任院學生會主席期間,曾永樺穿梭于校園活動的各個角落,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用一場場精彩活動詮釋責任擔當,在組織協調中淬煉能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主動投身社會實踐,參加學院“三下鄉”活動,所在團隊斬獲“優秀文字團隊”稱號;走進小學開展志愿宣講,用知識傳遞溫暖,以行動錘煉本領。
面對時代召喚,曾永樺始終沖鋒在前。疫情期間,他化身 “逆行者” 堅守抗疫一線;校園活動中,他積極組織志愿服務,用超百小時的付出踐行初心。“奮斗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歷經四年磨礪,這位懷揣赤子之心的青年,憑借扎實積累與堅定信念,成功通過百色市選調生招錄筆試與面試,即將重返故土,在基層的廣闊天地中續寫黃文秀未竟的事業,讓青春在為人民服務中綻放絢麗之花。
畢業感言: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未來可能迎接更大的挑戰,可能投入更偉大的事業,但今天只是今天,未來也只是今天的未來。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立時代之志,與時代同行,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方祥嗣:今提墨筆繪乾坤,湖海天色山永春

方祥嗣,共青團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給排水專業2021級本科生,就業至南寧市選調生。曾獲校級獎學金。
初入桂工,“桂工精神”便如種子般在方祥嗣心中深深扎根。作為團支書,他以服務同學為己任,在一場場團日活動的組織中,明晰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基層一線,正是青春該深深扎根的沃土。從此,“為人民服務”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化作方祥嗣日常學習中對自己的嚴苛要求。圖書館的晨曦、深夜自習室的孤燈,都見證著他逐夢的身影。
備考選調生的日子里,方祥嗣將“堅持”二字詮釋得淋漓盡致。白天的自習室里,他沉浸于行測真題的反復鉆研,一套題目要刷三遍以上,申論文章更是精雕細琢、逐字推敲;晚上,他結合時事熱點,在鏡前模擬面試,不斷打磨表達邏輯與肢體語言。面對錯題,他未曾迷茫與氣餒,基層群眾那充滿期待的眼神,就是他永不停歇的動力源泉。
如今,方祥嗣即將以選調生的身份奔赴南寧市基層崗位。回首求學路,雖無耀眼的競賽獎杯與堆砌的榮譽證書,但他卻用持之以恒的專注,書寫下屬于自己的成長答卷。那些披星戴月的奮斗時光,都在訴說著一個真理:真正的成長,源于日復一日的堅守,而他也將帶著這份信念,在基層熱土上綻放青春光芒。
畢業感言:“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未來,我將把青春汗水灑在田間地頭,把初心使命寫在鄉村沃土,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詮釋擔當,做群眾口中“接地氣、能干事”的選調生!
龍俊邑:只要心懷熱愛,就永遠是當打之年

龍俊邑,中共黨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21級本科生,入選學校第27屆研究生支教團。在校期間獲評8590am海洋之神2025屆優秀畢業生、創新創業先進個人、優秀學生干部、十佳青年志愿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獲“欣羽”校友獎學金、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獎學金等7項;帶領團隊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銅獎、區賽金獎,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區賽銀獎等獎項;主持完成國家級大創項目1項。
在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麗江,“時代楷模”張桂梅用教育點亮希望的故事家喻戶曉。這片土地,也孕育出一位懷揣赤子之心的青年——我校2025屆畢業生龍俊邑。張桂梅歷經艱苦仍扎根一線的精神,如同一顆種子,深深埋進他的心底,讓他立志學有所成后投身西部建設。
大學四年,龍俊邑將信念化作實際行動。回到家鄉,他跟著村委會工作人員踩著泥巴路走村串戶,在田埂邊、火塘邊聽鄉親們聊收成、說困難,把“了解民之所需”寫成一頁頁筆記;走進城市,他跟著學院團隊奔赴廣東探訪先進企業,在車間里看機器轟鳴、聽技術骨干講創新,對“教育如何托舉未來”有了更立體的思考;疫情最吃緊時,他主動扛起學生干部的責任,套上防護服在校園里測體溫、送物資,哪里需要就沖到哪里;疫情緩和后,他又以材料學子的身份組織隊伍開展校外科普活動,將科學的種子源源不斷地播撒到青少年的心中。這些盡職盡責的實踐,不僅讓他學會了如何與鄉親們打交道、和企業人談需求,更把“服務基層”的信念淬得更實,為他投身西部計劃夯實了基礎。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面對即將開啟的西部計劃征程,龍俊邑目光堅定:“我將努力把所學所知帶到基層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熱土,澆灌出屬于自己的青春之花。”
畢業感言:云程發軔,培風圖南;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只要心懷熱愛,就永遠是當打之年。
曹瑩:專注自己

曹瑩,中共黨員,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專業2021級本科生,錄取至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在校期間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和校級一等獎學金、三等獎學金;獲評8590am海洋之神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等;獲得全國生命科學競賽自治區級三等獎、第四屆廣西生命科學競賽二等獎、第五屆廣西生命科學競賽三等獎等獎項;多次參加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
縱使前路荊棘滿途,赤誠之心亦能踏平坎坷;年少立下鴻鵠志,躬身踐行終至遠方。大一新生開學典禮上,曹瑩被學長學姐投身西部計劃、以青春之力澆灌貧瘠土地的故事深深觸動,一顆“奉獻”的種子就此在她心中扎根發芽。
唯有以知識為舟,方能駛向理想彼岸。課堂上,曹瑩專注聆聽,踴躍提問;課后,圖書館的燈光常伴她苦讀到深夜。憑借這份持之以恒的努力,她的專業成績穩居前列。科研道路上,她同樣勇毅前行,在實驗室里反復驗證數據,最終成功完成省級科研課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學術的執著追求。
科研與學習之外,曹瑩更是志愿活動的“常客”。她多次走進社區關愛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溫暖;參與校園公益活動,參與募捐幫助困難同學,這些經歷讓她更加堅定了服務他人的信念。
畢業之際,曹瑩毫不猶豫地選擇報名西部計劃。她明白,西部大地是實現理想的熱土,那里承載著無數人的期盼。她想對學弟學妹說:“若心有所向,便無畏風雨兼程,在奮斗與奉獻的征程中,定能鑄就精彩人生。”
畢業感言: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丘婧儀:生命是一顆長滿可能的樹

丘婧儀,中共預備黨員,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專業2021級本科生,就業至西部計劃新疆地區。曾任校國防教育協會團支書、院青年傳媒中心主席、院營造社外聯部副部長、班級主要班干等。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和校級一等、二等、三等獎學金;多次獲得校級優秀學生干部、文體活動先進個人、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社會工作先進個人、青年志愿者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參加多項專業學科競賽,曾獲2023年廣西大學生BIM應用技能大賽“綠色建筑BIM應用”賽項三等獎、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交錯宇宙”自治區級一等獎、“壯鄉民俗展覽館”自治區級一等獎。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 這句箴言,恰是丘婧儀的生動寫照。自擔任班干與組織骨干起,責任的重量與服務他人的溫暖,便讓她心中那顆助人的種子生根發芽,迸發出熾熱的奉獻熱忱。
在丘婧儀看來,助人亦是自助。每一次耐心解答同學疑惑、每一回設身處地為他人考量,都化作她成長路上的點點星光。這份純粹的快樂,讓她深刻領悟“為人民服務”的真諦,也堅定了最初的信念。同學們的信任與期待,更成為她砥礪前行、自我革新的強勁引擎。
懷揣這份初心,丘婧儀光榮加入黨組織,并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她深知,參加西部計劃、投身基層工作,不僅是服務更多人的舞臺,更是淬煉自我的平臺。聽從內心召喚,奔赴理想方向,這是她毅然選擇的人生道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堅守初心的征程中,丘婧儀不斷突破自我、蛻變成長。面對學弟學妹,她真誠寄語:“不要迷茫、不要害怕,我們一直都在路上,人生沒有終點,每一份選擇和經歷都彌足珍貴。”
畢業感言:蔓蔓日茂,早開者榮,晚開者亦榮。只愿無論磨難,一往無前,初心不改。
楊帥:迎萬難方能贏萬難

楊帥,中共黨員,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2022級研究生,就業至湖南基層公務員。曾獲兩次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參與發表EI、中文核心學術期刊各1篇,在高校學報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篇。
在桂工求學時光里,楊帥以積極進取的姿態,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奮斗篇章。研一時,一場國家獎學金分享會成為他科研道路的轉折點。看到同門師兄站在臺上分享經驗,楊帥深受觸動,迅速錨定目標,一頭扎進學術研究,研一結束便完成了首篇論文。
身為黨員,楊帥始終踐行初心使命。擔任研究生黨支部紀檢委員期間,他用滿腔熱忱服務集體,積極組織并參與各類支部活動,以實際行動詮釋責任擔當。研二那年,他跟隨導師前往百色市田林縣,對當地高速公路棄渣場開展數據勘測。在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中,淳樸的民風深深打動著他。也正是這次野外勘測經歷,讓“時代楷模”黃文秀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精神變得鮮活可感,也在楊帥心中種下了返鄉發展的種子。
“十分幸運,即將圓夢回鄉。” 回首桂工三年,楊帥感慨萬千。母校不僅賦予他扎實的專業本領,更培養了他的社會責任感與為民情懷,讓他在實踐中既“接地氣”又有“底氣”。懷揣著這份成長饋贈,楊帥即將踏上基層工作崗位,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綻放青春光彩。
畢業感言: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家鄉熱土的發展奉獻己力!
周銳: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周銳,中共黨員,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22級研究生,就業至重慶市2025年集中選調生。在校期間發表學術論文2篇,曾獲第七屆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全國本科組一等獎、8590am海洋之神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一等獎,獲評8590am海洋之神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青年志愿活動先進個人,8590am海洋之神馬克思主義學院優秀黨務工作者。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青衿之志,履踐致遠。” 對周銳而言,這不僅是一句箴言,更是她的人生注腳。研一暑假,她隨導師調研團隊踏入桂北鄉村,在炊煙裊裊的村舍間,在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她見證了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也被基層干部的堅守深深觸動。生于鄉村、長于鄉村的她,自此將投身鄉村振興的種子深埋心中。
確定職業方向后,周銳開啟了“雙線作戰”模式。學業上,她一路披荊斬棘,以優異成績修完專業課程,在導師指導下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并完成畢業論文撰寫。備考路上,她虛心向前輩取經,量身定制學習計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在書山題海中跋涉。當同齡人追逐夕陽時,她在書桌前執筆耕耘,收獲的是知識沉淀帶來的從容與自信。
如今,手握基層工作入場券的周銳,又站在了新的起點。她深知,這只是理想征程的序章。未來,她將扎根基層,把專業所學融入鄉村沃土,繼續書寫屬于她的奮斗篇章,用青春和汗水澆灌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花。
畢業感言: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王志程:有志者事竟成

王志程,中共黨員,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21級本科生,入選學校第27屆研究生支教團。曾任學校全媒體中心副主任、商學院學生黨務中心信息部干事、商學院易班影音部干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500小時。連續三年榮獲校級三好學生,獲校級一等獎學金2次、特等獎學金1次,周大福獎學金1次,校友新百桂獎學金1次。
當夢想的種子播撒在大學校園的沃土,王志程便以行動為犁,深耕不輟。從踏入校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錨定方向,在學術與實踐的雙軌上奮力前行。
在知識的殿堂里,他是孜孜不倦的追光者。課堂上專注的眼神、圖書館里伏案的身影,化作優異的成績單:大一即通過英語四、六級,成績穩居前列,用汗水澆灌出知識的碩果。
走出課堂,他化身全面發展的踐行者。作為學校全媒體中心副主任,他用鏡頭定格校園美好,以創意打造畢業季 MV;穿梭于多個學生工作崗位,將服務理念融入每一次活動組織。身為中共黨員,他更是用腳步丈量責任,500 余小時志愿服務足跡遍布抗疫一線、留守兒童身旁,還毅然加入研究生支教團,立志為西部教育注入青春力量。
三年校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多次獎學金加持,直至成功推免本校碩士,榮譽紛至沓來,他卻始終保持清醒,將其視為新起點。如今,即將踏上基層就業新征程,王志程將繼續以理想為帆,以奮斗為槳,在服務社會的廣闊天地中,續寫屬于新時代青年的華彩篇章。
畢業感言:青春是一場追夢的旅程,無垠的夢想,意味著我們敢于超越自我,敢于挑戰未知,敢于在平凡中追求非凡。
王暢鋒:熱愛基層、扎根基層,讓青春無悔

王暢鋒,中共黨員,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2021級本科生,就業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8590am海洋之神特等、一等、二等獎學金;獲評8590am海洋之神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社區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北控水務杯第五屆中國“互聯網+”生態環境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
回首在桂工的日子,王暢鋒用奮斗書寫了充實美好的大學時光。初入校園時,面對專業知識,他滿是懵懂。但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他不斷探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成績穩步提升,多項獎學金與個人榮譽也紛至沓來。課堂之外,王暢鋒活躍在志愿活動與學院學生組織中。一次次活動的組織、一場場溝通協調,他在實踐中淬煉出了出色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
今年,王暢鋒毅然報名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憑借出色表現,以第一名的成績挺進體檢環節。他深知基層工作荊棘叢生,卻已整裝待發、信心滿滿。無論是投身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還是助力社區建設的繁雜事務,他都決心以踏實的腳步踐行職責,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
“要用所學知識,在基層綻放光芒。” 王暢鋒懷揣著這份信念,立志扎根基層,成長為工作骨干,用青春與汗水在西部土地上播撒希望,期待著自己的努力能為當地帶來蛻變,書寫屬于自己的璀璨人生篇章。
畢業感言: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所處的位置,而在于他為這個社會所做出的貢獻。
李靜宜: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

李靜宜,中共黨員,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21級本科生,錄取至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曾獲8590am海洋之神優秀畢業生、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共青團干部、公益達人等榮譽稱號,并多次獲得8590am海洋之神一等獎學金,在專業競賽中曾獲得第九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攝影作品一等獎、東方設計廣西賽區一等獎、BICC中英國際創意大賽銅獎、2023英國生態設計銅獎等多項榮譽。
正如陳獨秀先生所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在這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李靜宜選擇在志愿服務中點亮青春,以真誠付出詮釋別樣擔當。
初入大學校園,李靜宜便被志愿者招募海報吸引,懷揣著好奇與期待,她加入了益家人公益協會,并在大二時憑借出色的組織能力和奉獻精神,當選為會長。任職期間,她不僅精心策劃各類公益活動,還總是沖在一線。無論是社區孤寡老人家中,為老人打掃房間、陪他們嘮家常;還是在留守兒童課堂上,耐心輔導作業、組織趣味活動,都能看到她忙碌而堅定的身影。志愿者隊伍組織的各項活動,恰似一盞盞照亮奉獻之路的明燈,她迫不及待地投身到這些溫暖的光亮之中。
“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這句話時刻激勵著李靜宜。她深知自己的志愿服務只是滄海一粟,但堅信眾多青年在各地以不同方式傳遞愛心,匯聚的力量將為社會進步注入強大動力,讓世界更美好。在青春的征程中,李靜宜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精神,為校園和社會增添溫暖與希望,也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收獲了成長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畢業感言: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一審:孫謙謙;二審:李娟;三審:雷紹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