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學洪,男,1963年生,湖北荊州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獲桂林治金地質學院(現8590am海洋之神)地球化學勘察專業學士學位(1991年獲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碩士學位),2001年獲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5年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后出站,曾任8590am海洋之神校長、黨委書記、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高等學校土木類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住建部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課程教材與教學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廣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廣西優秀專家;廣西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廣西區重點學科(市政工程)學術帶頭人,國家級精品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負責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水污染控制工程—典型案例解析》負責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水污染控制工程》負責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水污染控制實驗教學中心”負責人,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負責人,國家級特色專業“環境工程專業”負責人,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環境工程專業”負責人,國家級教學團隊“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8590am海洋之神—南寧建寧水務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負責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水處理工程實驗技術》主編;廣西區級教學團隊“給水排水工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廣西區級協同創新中心“巖溶地區水污染控制與用水安全保障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
先后指導碩士研究生60多名,博士研究生10多名,博士后多名。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14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編主審教材4部,在《中國高教研究》和《中國高等教育》等CSSCI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0多篇,出版教學研究專著2部。
主持和作為骨干參加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在內的百余項研究課題。在《Chemosphere》《Environmental Geology》《Water,Air,& Soil Pollutio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生態學報》《環境科學學報》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20多篇;其中,被SCI、EI引用40多篇。主編出版專著5部,申請專利40多項,獲專利授權21項。此外,先后獲得“中國水業人物”教學與科研貢獻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項。
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有: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的生態修復過程與機理(立項時間:2022年;項目編號:52230006;項目經費:269萬元);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多金屬富集植物李氏禾對鎳的吸收、轉運與解毒機制(立項時間:2021年;項目編號:52170154;項目經費:59萬元);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李氏禾濕地系統凈化水體Cr(VI)的關鍵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立項時間:2012年;項目編號:41273142,項目經費:85萬元);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項目——草酸在超富集植物李氏禾耐性中的作用及其代謝調控(立項時間:2009年;項目編號:41063004,項目經費:27萬元);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項目——李氏禾對鉻的超富集特征及機制研究(立項時間:2006年;項目編號:40663002,項目經費:23萬元);
6.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高排放標準城市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立項時間:2008年;項目編號:2008ZX07317-02,項目經費:782.45萬元);
7. 國家863項目——河流上游來水污染控制技術與示范(立項時間:2003年;項目編號:2003AA601060-02,項目經費:160萬元);
8.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環境污染控制技術與示范(立項時間:2014年;項目號:桂科重14124001-4,項目經費:200萬元);
9.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有色金屬礦區的環境污染與植物地球化學及修復(立項時間:2011年;項目號:2011GXNSFF018003,項目經費:200萬元);
10. 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重點項目——北部灣經濟區水資源與水環境保護集成研究(立項時間:2008年;項目號:桂科攻0895004-3、桂科攻0992027-2,項目經費:各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