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旗幟引領方向,堡壘凝聚力量。自學校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各二級黨組織在學校黨委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黨建與教學、科研、管理深度融合,涌現出一批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黨建品牌與實踐案例,實現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系統展示基層黨建工作的豐碩成果,迎接學校第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黨委宣傳部特推出【黨旗飄揚】二級黨組織黨建工作成果巡禮系列報道。本專欄將集中呈現各二級黨組織的生動實踐與典型經驗,進一步激發基層組織活力,鼓舞廣大黨員干部團結奮進、擔當實干,共同譜寫學校發展新篇章!
五年來,在學校黨委正確領導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圍繞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擘畫的發展藍圖,團結奮進、砥礪前行,有力推動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建領航,鑄魂育人譜新篇
五年來,學院黨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黨建12755”引領模式,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鑄就了學院發展的“紅色引擎”。學院獲批首批新時代廣西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第二批廣西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A類示范院系和自治區五四紅旗團委,2個黨支部獲得廣西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和廣西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建12755”模式

學院首批新時代廣西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順利通過驗收

學院廣西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通過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驗收組實地驗收

教工第三黨支部、教工第二黨支部分別入選廣西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

學院黨建工作屢獲榮譽
“黨建+”學科躍升,創新驅動顯成效
五年來,學院深入推進黨建與學科建設融合,持續圍繞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主動作為、勇于創新,學科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學院新增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位博士點1個,獲批廣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廣西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聯合清華大學創建的平陸運河水質安全保障“創新飛地”獲得自治區立項,環境生態學進入ESI世界學科排名前5.6‰。新增省部級人才稱號10人,2025年,獲評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實現了“國字號”人才零的突破。這些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學院在學科建設上邁上了新的臺階,為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校領導慰問我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校領導慰問學院奮戰在博士點申報建設一線的教師

環境生態學科進入ESI世界學科排名前5.6‰

近五年來學院新增學科建設平臺
“黨建+”教學改革,質量提升育英才
五年來,學院深入推進黨建與教學工作深度融合,深化AI賦能教學改革,推進產教科教雙融合,構建了高質量的教學體系。學院所有本科專業均通過國家專業評估認證,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中國-印尼全球融合式課堂項目1項、廣西普通本科高校優秀教材獎一等獎1項,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廣西賽區二等獎1項。學院創新打造學生“研創賽”進階能力培養模式,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和競賽,進一步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在“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國賽一等獎,實現歷史性突破,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賽事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0余項,學生考研錄取率、四級過級率屢創新高,展現了學院人才培養的卓越成效。

學生獲得第六屆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科普創意大賽全國一等獎,我校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曲久輝院士為獲獎學生頒獎

獲得自治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環境地質學》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順利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學院成為全校唯一一個所有本科專業全部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學院)

獲得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

獲得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2024年度“揭榜掛帥”專項賽國賽一等獎

學院師生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廣西區賽

學院師生參加第七屆全國科學實驗展演

持續開展“環保春天行”系列實踐育人活動
“黨建+”科研突破,創新驅動強實力
五年來,學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組織在科研決策中的“總開關”作用,將支部建設和科研團隊建設有機融合,持續打造“雙帶頭人”隊伍,系統推進有組織科研,科研團隊勇攀高峰,屢創佳績。2024年協同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新增獲批廣西高層次人才小高地1個;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生態文明建設重大需求,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國家級項目69項,包括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廣西研究院重大咨詢項目在內的省部級項目117項,縱向項目數量質量屢創新高;橫向科研經費持續增長,其中2024年宋波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第三次土壤普查等重大橫向項目總合同經費達1112萬元,再創歷史新高。五年來,學院累計到賬科研經費過億元,獲得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

學院教師獲得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宋波教授團隊主持承擔國家第三次土壤普查項目
“黨建+”國際合作,開放交流展風采
五年來,學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緊扣服務東盟戰略需求,將黨建同國際合作與交流深度融合,作為推動學科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等多所國外高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圍繞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學院舉辦第十三屆中日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循環國際會議、第八屆全國水處理與循環利用學術會議等國際學術會議,吸引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前來交流研討,進一步提升了學院國際影響力和學術地位。

學院師生在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參加學術研討

獲得中國-印尼全球融合式課堂項目

承辦第十三屆中日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循環國際會議

承辦2024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博士后學術論壇
“黨建+”服務地方,擔當實干顯情懷
五年來,學院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的囑托,將黨建與服務地方深度融合,以學術創新為根本,以解決環境問題為導向,積極參與漓江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自治區政協常委、學院院長曾鴻鵠教授提出的《關于漓江流域干支流貫通及生態補水的提案》被列為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督辦重點提案,為地方入庫“兩重”項目2個億以上,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學院師生赴灌陽縣大源村開展環保科技下鄉、消費扶貧、捐資助學、社會實踐等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了“環院力量”,學院于2024年榮獲第一屆自治區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榮譽。

承辦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2024年六五環境日桂林市主場活動

自治區政協常委、學院院長曾鴻鵠教授通過網絡連線就湘桂運河前期謀劃與向海經濟建設工作建言獻策

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重點提案座談會在我校召開

自治區政協常委、學院院長曾鴻鵠教授在自治區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的發言獲《廣西日報》刊登

學院開展鄉村振興活動

獲得第一屆自治區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
未來,學院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科研創新,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強院興校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續寫學院發展的輝煌篇章!
(一審:劉砥,二審:苑守瑞,三審:代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