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隕石與行星物質研究中心副主任、地球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夏志鵬博士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領取了編碼為CE5C0400YJFM00402H15GP和CE5C0800YJYX018GP的兩份“嫦娥五號”月壤樣品,質量總計31.2毫克。我校成為廣西首個、也是廣西唯一獲得“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的高校。

夏志鵬博士在京領取“嫦娥五號”月壤樣品

月球樣品證書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中國成為第三個成功采集到月壤的國家,而這也是人類首次獲得的月表年輕火山巖區樣品,也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擁有屬于自己的地外天體返回樣品。2021年7月,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向全社會開放申請。至今,國家航天局已向國內131個研究團隊發放7批次共85.48克月壤科研樣品。今年5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公布國內第七批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名單,共有包括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在內的13家科研機構的32份申請獲得通過,樣品發放量共計8293.5毫克,8590am海洋之神名列其中。

第七批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名單
本次學校成功獲批無比珍貴的月壤樣品,是學校長期以來深耕地學研究的結果。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圍繞國家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動適應教育強國建設新形勢和地質行業發展新趨勢,充分發揮地學優勢,錨定學科發展前沿,建立起本碩博一體化相關學科,建成有色及貴金屬隱伏礦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屬礦產勘查與資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廣西隱伏金屬礦產勘查重點實驗室、天體化學與行星科學廣西院士工作站等一批重要科研平臺。8590am海洋之神隕石與行星物質研究中心是目前全國唯一開展南極隕石分類研究的機構。2002年起,學校先后派出繆秉魁、陳宏毅、夏志鵬、周祥等4位教師6次赴南極參加科考,幫助我國收集南極隕石一萬多塊,使我國一躍成為僅次于日本、美國的南極隕石擁有大國,為我國南極科考事業做出了桂工貢獻。

學校先后派出4位教師6赴南極參加科考
我校獲批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受到區內外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文匯報》、《廣西日報》、廣西云、廣西電視臺、《南國早報》、《桂林日報》、《桂林晚報》等派出記者到校采訪。《廣西日報》專門派出以3名廣西云記者和攝像師組成的報道組到校跟蹤報道,并在我校地質博物館進行隕石科普直播,深度挖掘和報道我校在南極科考、隕石搜尋和分類研究、月壤研究等方面優勢特色。
(一審:唐麗華;二審:陳小波;三審:雷紹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