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桂林市遭遇1998年以來最大洪水,城區多地遭洪水圍困,我校屏風校區南校區4棟學生宿舍和東城教職工家屬區亦受到影響。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場。學校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黨委行政立即成立抗洪搶險應急指揮部,全力組織開展搶險救援工作。黨員干部聞汛而動,主動擔當,逆流而上,無私奉獻,用行動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贊歌。
洪水雖已退去,但留下的精神財富永不消退。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無論是眾志成城、團結一心齊抗疫,還是勇于擔當、風雨同舟戰“洪魔”,永遠都能最先看到黨員沖鋒在前的身影,永遠隨處可見志愿者被汗水浸濕的背影,他們用擔當實干、無私奉獻賦予了“桂工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今天,我們用鏡頭來記錄那一幕幕感人的瞬間,向桂工抗洪搶險中的師生員工致敬。
必須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作用
作為受災最嚴重的學院,材料學院黨員師生在洪水入侵第一時間投入搶險。隨著水位不斷上漲,4棟學生宿舍200多名學生以及實驗室一批重要實驗設備受到嚴重威脅。危急關頭,材料學院劉遠立、黃孝華等教師在漲水第一時間,奮不顧身沖進實驗室,搶救受災實驗儀器,解救受困師生。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學生們也自發組織起來,互相幫助,共同抵抗洪水侵襲。高迎順、李川海等一批研究生爭當搶險排頭兵,全力配合疏散人員、搶救實驗設備。輔導員桂鑫面對險情,義無反顧地多次沖入深水中,幫助學生脫困,連夜轉移安置受災學生120余人。他說:“險情發生時,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必須先保證學生的安全。”




材料學院師生第一時間投入搶險救災
學校保衛、基建、資產、后勤等部門黨員干部也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處置,協調做好交通疏散、人員轉運、物資搶救、水電檢修等。




相關部門奮戰在抗洪搶險最前線
我只是做了我們該做的
在東城小區教職工家屬區,整個小區被淹,洪水高居不退,并導致了停電斷網,水壓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居民手機電量告急,并出現食物短缺的情況。危急關頭,社區辦干部王平聯合物業主動出擊,冒著雨、趟著齊腰深的水多次往返東城小區和屏風校區之間,為居民送來充電寶以及生活物資,并把居民的充電寶帶回屏風校區充電,待沖完后第二天再送過來。“我家有多的米面”“我還有充電寶可用”......小區居民也積極開展互幫互助,自發分享相關物資給有需要的居民,大家互助友愛,團結一心,共克難關。

社區、物業主動出擊,涉水為居民運送充電寶等物資(此圖攝于水位退下之后,該處最深時超過1米)
保衛處獲知這一情況后,立即組織6名黨員成立救援突擊隊,第一時間攜皮劃艇支援東城小區,幫助轉運行動不便老人和各類物資,有效解決了小區的燃眉之急。




保衛處第一時間組織突擊隊支援東城小區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黨員志愿者
洪水退去之后,受災區域滿地淤泥,遍地垃圾,為師生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機關黨委第一時間發出號召,組織黨員志愿者奔赴災區開展清淤、消殺等工作。



南校區清淤現場
東城小區此次受洪水圍困最久、受影響最大。在洪水慢慢消退之后,小區一片狼藉,在太陽的炙烤下,小區的清淤任務十分艱巨。機關黨委再次發出號召,迅速組織起一支3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趕赴東城小區支援清淤工作。




東城小區清淤現場
許多黨員干部剛剛參加完南校區清淤,還沒來得及緩口氣便再次加入支援東城小區清淤任務中。一些在外地出差剛回到桂林的黨員干部,來不及脫下白襯衣和皮鞋,便直接奔赴現場。為搶抓時間,志愿者們與時間賽跑,從白天一直奮戰到深夜,圓滿完成東城小區清淤任務。


東城小區清淤任務現場
在建干路,學校部分門面租戶也是洪水受災區。資產部門黨員干部第一時間來到現場,了解租戶受災情況,協助開展清淤和垃圾清理等。

資產處了解租戶受災情況
讓黨旗在抗洪一線高高飄揚
多方力量匯聚暖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抗洪救災的嚴峻考驗中,學校黨員干部們如同磐石般堅守,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弘揚著“桂工精神”。他們沖鋒在前、奮不顧身,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他們以堅定黨性和無私奉獻,筑起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賦予了“桂工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致敬在桂工抗洪搶險中的那一抹紅!
(一審:李娟;二審:梁祖福;三審:雷紹湖)